当前位置: mgm美高梅79906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刘沛林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4-13 [来源]:

   名:刘沛林

性    别:

出生年月:1963-02

职 称:教授

学 历:博士研究生

学 位:博士

邮 箱:liu_peilin@126.com

一、教育背景

1980.09-1984.06,衡阳师范学院,地理学,学士

1991.09-1994.06,北京大学,地理学,硕士

2007.09-2011.06,北京大学,地理学,博士

二、工作经历

1984.09-1991.08,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专业工作;

1991.09月-1994.07,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

1994.08-2003.08,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

2003.08-2004.09,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做国家留学基金公派访问学者;

2004.09-2008.07,衡阳师范学院任教授、副院长;

2008.07-2018.12,衡阳师范学院先后任院长、党委书记,同时任教授;

2018.12-2021.04,长沙学院任党委书记、教授;

2021年5月起,任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

三、主要成果综述

刘沛林,男,汉族,湖南汉寿人,1963年2月生,中共党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理学博士学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公派留学归国人员,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旅游规划、古村古镇文化遗产保护、景观规划与设计、三维空间数字化实现等相关研究。

现任长沙学院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同时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主任,“传统村镇文化数字化保护与创意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基金项目评议专家,“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文化遗产保护修复与数字化应用”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湖南乡土文化保护与数字文创”湖南省普通高校哲学社科研究重点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特色文旅小镇”专家组首席专家,湖南省首席旅游专家团成员。

截止2021年11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1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

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9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提出者,诗意人居环境建设的发起者,“聚落景观基因”理论的原创者,网络虚拟旅游产业的推动者。其近十年来开展的“传统村落数字化传承与保护”成果,2021年9月8日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简称HIST)十年来“十大代表性成果”。

四、教研教改

1.主持教育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点(教高厅函[2019]46-国85),在研。

2. 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旅游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路径探索与实践”(教高厅函[2021]31号2021050063)。

五、主要研究方向

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与应用研究

传统文化思想的挖掘与传播

文化与旅游融合研究

传统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及其应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六、代表性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16ZDA159),已结题。

2.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的理论研究”(17ZDA166),在研。

3.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南方冰雪灾害防御中的问题及其安全防灾体系建设对策研究”(08BJY073),已完成。

4.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湘西多民族地区古城镇的历史地理学研究”(03BZS035),已完成。

5.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性规划技术标准示范研究”(2008BAJ08B18),已完成。

6.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传统村落景观破碎化响应机制及其景观基因修复研究”(41276617),在研。

7.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镇景观的个性化保护与GIS管理”(41276617),已完成。

8.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传统聚落景观群系及其景观基因图谱研究”(40771050),已完成。

9.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方传统聚落景观的区域比较研究”(40171022),已完成。

10.主持完成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探索性研究”,已完成。

11.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城镇化背景下的古镇名村保护性规划方案示范研究”(03JD790022),已完成。

12.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古村落文化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01JD790022),已完成。

13.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资源数字化开发与管理”(12JJ7003),已完成。

七、近五年代表性论文

著作:历史文化村镇数字化保护:理论、方法与实践

论文:

[1]刘沛林,刘颖超,杨立国,李雪静.传统村落景观基因数字化传播及其旅游价值提升——以张谷英村为例[J].经济地理,2022,42(12):232-240.

[2]刘沛林,李雪静,杨立国,刘颖超.文旅融合视角下传统村落景观数字化监测预警模式[J].经济地理,2022,42(09):193-200+210.

[3]刘沛林.评《景观基因与地方认同:侗族传统村落的实证》[J].经济地理,2022,42(09):239.

[4]刘沛林,彭科,杨立国.传统村落景观基因遗传信息的储存、表达及其旅游价值——以湖南省常宁市中田村为例[J].旅游导刊,2022,6(02):1-25.

[5]刘沛林,黄柏青,胡显斌.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交易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来自马栏山视频文创园区的探索[J].湖南社会科学,2021(05):52-60.

[6]刘沛林.从新宅居生活看网络虚拟旅游的前景和方向[J].地理科学,2020,40(09):1403-1411.

[7]刘沛林.从网络虚拟旅游趋势看一流旅游本科专业建设的新方向[J].旅游学刊,2020,35(05):11-14.

[8]刘沛林,李伯华.传统村落数字化保护的缘起、误区及应对[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140-146.

[9]刘沛林.虚拟现实与旅游特色小镇的网络化呈现[J].旅游学刊,2018,33(06):3-5.